行稳致远 进而有为
鹤山市浙江商会
作者:曾大俊
一个农家的孩子,初中毕业便出去闯荡,只身一人南下创业,现在已拥有自己的40亩地的工厂,员工200余人,客户遍布国内外,并且疫情期间业绩持续成长。……眼前这位国字脸、话语不多,但声音洪亮的温州年轻人,就是江门台麦焙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鹤山市浙江商会的常务副会长曾大俊先生。他的讲话,朴实无华,从不引经据典,平平淡淡,但聊起他曾经的经历却不同寻常。
一、 从温州到郑州,从学徒到创业
温州,是一座有着浓厚瓯越文化的古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走南闯北,不辞辛苦,创造了很多商业神话。曾大俊在1998年初中毕业后就跟姐姐去了郑州,在一个小的门店里做学徒,修理并推销烤面包的烘焙设备。
“不是读书的那块料,那就出去闯,出去吃苦,不要守在家里”,曾大俊至今依然记得去郑州临行时父亲的嘱咐。
在郑州的八年,他每天就是面对一堆设备和零件,做些接待客户、送货、售服的工作。风里来雨里去,虽然很辛苦,但也积累了和客户打交道的一些经验、技巧。
“在郑州,每天守着门面,安安稳稳也能过日子,但心里总觉得不甘心。觉得做门店、做经销商太局限了,夹在供货商和客户中间。想要把生意进一步做大,还是得有自己的产品,要生产和销售一起做。”曾大俊说,为了心里的那份不甘心,几经思考,还是决定自己创业。于是在2006年,带着八年积累下来的五万块钱,只身来到有名的五金电器之都---佛山顺德,开始艰辛的创业。
和大部分人一样,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困苦。人生地不熟,对设备、技术什么都不懂。找场地,买了几台二手设备、招了10个人,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没少碰壁或绕弯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销售额居然做到了400万。后面几年起起伏伏,但总体已步入正轨。这三年疫情,公司反而逆势增长。在2020年,搬迁至鹤山,自建厂房约4万平方。
回忆起父亲说起的“要学会吃苦”。曾大俊心有感触,并不是要身体力行去车间干活才是吃苦,肯学肯干肯负责任,也都是一种吃苦的方式。他坚信,只要选择正确,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付出终会有回报。
二、 从郑州到佛山,从模仿到创新
“很多来过我们工厂的人,可能第一印象就是一间很普通的做五金烤盘的加工厂,产品简单,工艺简单,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但是,他们看到我们竟然有占比10%、二十多名技术人员时,看到车间竟然有四千多副冲压模具时,他们都会感到惊讶,感到好奇。”每次聊到台麦的技术实力时,曾大俊总会停不下话来,言语中总带着些许自豪和骄傲,他也指出:“现在竞争激烈,生意确实越来越做,如何能够活下去?如何能持续地保持盈利?主要还是得有一些看家本领,得有自己核心的竞争力。关键就是要贴近市场,贴近员工,不断地在技术和管理上创新。”
他也坦承:创业的头几年,对于技术的投入确实不够,认识也不足,简单来说,就是模仿。看到市场上好卖的产品,就直接买一个成品回来,找模具厂抄数开模,然后生产和销售给各地的经销商,整个过程简单粗暴。但没过几年,产值就一直止步不前,无法突破。曾大俊意识到:这种没有技术含量没有门槛的成长方式,难以长远发展。要想持续地成长,就一定得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行业内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认识到了这点,台麦开始在技术研发上不停地投入。首先是不断地去招聘和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烘焙器具属于比较偏门的五金冲压行业,并且对产品表面喷涂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经过国家指定机构的食品接触安全认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曾大俊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和培养上。在台麦公司,技术人员的工资和待遇一定是最高的,也高出行业水平。不光是引进优秀人才,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养也不遗余力。公司有一位姓邹的设计师,人称“邹百万”。是因为在六七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地摸索、研发所造成的损失达上百万,但公司却始终包容没有放弃。到如今,台麦已拥有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工艺工程等专业技术人才20余人,拥有CNC、激光切割机等各种专业的研发测试设备50余台,产品研发到交付周期缩短至15天内。
在增加技术投入外,台麦更是贴近市场,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开发新的产品。近些年,技术部门为了满足人们对烘焙食物多样化的需求,设计了各种形状的模具。在今年三月份,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面包的外观、颜色越来越注重,与绝大多数的传统的黄色面包相比,白色看起来会更显松软舒适,加上个性化的造型,更加显得精致和美感。技术部门便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白面包、白吐司的专用烤盘。产品获得了相关的专利,一经推出,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
同时,曾大俊始终认为创建开放和学习型的组织很重要。公司每月都会组织二次专门的技术培训。也经常组织外出考察学习,邀请同行来工厂指导生产和产品研发。他本人也身体力行,现正在进行MBA的学习。这一切都只为一个目的,就是让台麦公司成为一家技术领先的,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如今,台麦公司已经在烘焙食品工业配套领域,已与众多品牌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被誉为“工业定制品的专家”。
三、 从顺德到鹤山,从工业定制领域到家用市场
随着技术力量的投入,台麦公司增长迅速,但是很快就遇到了瓶颈。一是因为疫情突然而来,市场需求萎缩。二是在佛山租的厂房面积有限,影响产能提升。公司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建立新的生产基地。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有一个产权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工厂”。疫情肆虐,也没有阻挡住曾大俊去努力实现这个梦想。在2020年3月份,他找到了在成都创业的发小吴正海。发小也是一位低调、富有内涵和进取精神的年轻人,志同道合,于是千里迢迢来到了台麦,一并打造自己的生产基地,进行台麦的第二次创业。
“之所以选择在鹤山建立新的工厂,一是距离顺德较近,方便一些老员工。二是收购现成的厂房,能保证生产不受大的影响。并且还有二期用地,可以自行建设。三是鹤山也身处大湾区腹地,环境一流,投资环境很好,相关部门办事高效廉洁。”曾大俊如此解释。2020年10月份的搬迁非常顺利,人员流失很少,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发货。这种高效和顺利,与公司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
搬迁到鹤山后,公司更加注重于企业文化的建设,积极宣导和践行“以客户为中心,以人为本,同心创造未来”的企业价值观。在办公楼建立了文体室和文化馆,在文化馆的进口处,贴有一幅红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梦的宣传图案,时刻提醒着每个台麦人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公司每周一会进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也将台麦精神、文化提炼谱写成了司歌《烘焙之恋》。同时,会定期组织生日会和各种文体旅游活动,定期组织优秀员工的评比,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我是穷苦农家的孩子,初中毕业。只能说,我们太幸运了,碰上了这个好的时代,抓住了一个好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不是说自己有多优秀,有多出众。我们不敢说要去产业报国,但我们心存感激,所以,我们用心地去服务好客户,服务好员工,去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谦虚和感恩会使人强大,企业也是如此。曾大俊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每年的春节和重要的假日,他都会和员工一起组织团拜或庆祝活动。在内部完善各项福利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倡导建立爱心基金。对外积极配合和响应社区的工作,在2022年5月鹤山共和镇出情疫情时,公司内部迅速安排志愿者走上抗疫前线,得知被隔离人员急剧增加时,公司第一时间捐赠了一批食品。
烘焙器具市场分为食品工业配套领域和家用市场(B2C)两大块。在工业配套领域,台麦的市场占有率已进入行业前三。但在规模更大的家用市场,台麦还只是刚起步。目前,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正在如火荼地建设中。另将预计投入1000万引进家用烤盘生产线,并在鹤山建立和扩大家用市场销售团队。曾总描述道“家用市场将是江门台麦未来主攻的方向,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家用市场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为台麦早日成为烘焙器具行业具有竞争力的领军制造商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笃定前行,行稳致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江门台麦会实现自己的目标,会建设成为一家执着于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让所有员工感到自豪和满意的公司。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