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非遗项目:竹朗金龙
竹朗村位于鹤山东北,旧325国道从村前经过。清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施姓由顺德龙山迁此定居,逐步主导村庄。
竹朗金龙相传已有200多年历史。竹朗金龙和酬神活动联系在一起,每10年举办一次,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破除迷信而停演了40年。改革开放后,为了发掘民间艺术,于1985年恢复,之后每逢有重大喜庆节日进行表演助兴。竹朗金龙如今成为鹤山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
竹朗金龙从龙头到龙尾都用金黄色饰物,故称“金龙”,全长约78米,龙头龙尾各重五六十斤,要动用100多人才能舞动。
每次表演前,会先到洪圣庙接出“洪圣大王菩萨”,在菩萨的带领下,由鲤鱼、鳌鱼、金龙、狮子等组成的巡游队伍会穿过接龙门,在各村巡游。每条村在舞龙时都设有门楼,龙要侧身而过,村人在金龙经过时给龙灌酒,必须一饮而尽。
巡游之后来到村中央,开始龙舞表演,表演的顺序是将军——鲤鱼、鳌鱼——金龙——狮子。
1、将军舞:大小两队将军人手一条木棒,绕着四条龙门大柱走出“双凤朝阳”“双飞蝴蝶”“剪刀”“燕子尾”等花式。
2、鲤鱼鳌鱼舞:将军队伍表演完后,鲤鱼慢慢游出,在龙门柱前试水,观察水纹变化,在龙门两侧三前三退都被龙门的大水阻挡而不能跳过去;鳌鱼出,表演者先翻一轮筋斗,以手代脚走路,驱逐冲散拼命想跳过龙门的鲤鱼,形成鳌追鲤的精彩场面。
3、金龙舞、狮舞:舞金龙时要青壮年近百人同心协力才能舞得起来,表演时舞龙与舞狮同台演出。
金龙表演的套路有“金龙追狮”、“狮子洗龙须”、“翻龙肚”、“鲤鱼跳龙门”、“鳌鱼游龙门”等。
“翻龙肚”是舞金龙难度最大的花式,100余个壮健男子舞着七十米长的金龙在龙门前慢慢盘绕着身体,然后龙头沿逆时针方向慢慢伸向龙门中间昂头前进,再按顺时针方向折回(龙回头),待龙尾穿出龙门后,便以逆时针方向回卷,直至整条龙以大U型变成n绕过龙门四条龙柱为成功。
在翻龙肚的过程中,新婚夫妇以及男女老幼都不失时机地从龙肚下走过,寓意早生贵子、龙马精神、健康长寿。
该龙舞把将军舞、鲤鱼鳌鱼舞、狮舞糅合进来,具有多种元素共舞的特征;将金龙化成神灵对群体播福祈愿的重要载体,以一定的舞蹈形式吸引观众参与到活动之中,实现人与神、人与龙、人与族、人与人的和谐,具有多个维度互动的特征;竹朗金龙除了从人员表演的层面表现之外,还有山、水、庙、桥、村等多个层面的介入,共同完成整套舞蹈,使整套舞蹈更具寓意,具有多个层面表现的特征。
现时,竹朗新造了一条130米长的金龙,竹朗金龙的表演形式得到较为完整的保存,其表演从每10年一次演变为每逢重大节庆举办,大大提高了龙舞的知名度。近年在鹤山“龙狮汇”上展出,更是成为鹤山龙舞的重要代表。
▲2018年2月17日上午,在鹤山市首届“龙狮汇”大型民俗贺新春活动中进行金龙展演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