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刻。位于沙坪街道坡山。立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廿一日。碑中所记,反映了鹤山修筑堤围由民转官修,官转民修的历史。明初,古劳乡人梁文善、冯观光发起修筑大小围等,即古劳大围,灌田200多顷。明永乐年间又修筑有古劳麦村等小水围。明景泰三年(1452),在原来简易堤围的基础上扩大加固,接驳联堤。原来这些堤围均是民修民管,其特点是以围养堤。即在围内开设鱼埠归绅士批佃,将每年的渔埠租收入作为修堤之用。但在清乾隆年间,将原来民修堤围转为官修。这样,鱼埠租银都在官手里,在修筑堤时却无钱,造成岁岁有崩堤,民生凋敝。经此教训后,清政府才同意恢复修筑堤围原来的做法将每年收到鱼埠租银,作为对堤围加固修筑之用。嘉庆十八年,鹤山县批准鱼埠归乡绅管理,制定措施,每年所收的鱼租银两列册上报,用作修筑堤围。堤围修筑经费也列册报水利巡检,由巡检查支出费用,发现有挪用虚报冒领鱼租银两的人一律查办。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