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鹤城镇南中村的花生试验基地,新一批黑衣花生迎来了丰收。该批花生播种于2024年9月,在历经冬季生长周期后成熟。此次试种的成功,标志着南中村在探索“全年种植”“即时采收”“产销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模式和农旅体验建设上取得进展。
试种新品种
提升“鹤城花生”品牌价值
据了解,南中村是鹤城花生的主要种植与加工基地。近年来,该村在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依托“鹤城客家花生加工技艺”,积极构建“龙头企业+村经济合作社”的产业协作模式,打造了鹤城南中仔仔种植试验基地,在花生、水稻等农作物示范种植方面取得成效。
“拥有高附加值的黑衣花生和七彩花生试种成功,为当地农户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黑衣花生、七彩花生不仅亩产较普通品种提高约100公斤,单价更是普通花生品种的1.5倍。未来,随着黑衣花生、七彩花生实现规模化种植,‘鹤城花生’的品牌价值将进一步提升,推动‘鹤城花生’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鹤城镇相关负责人说。
为推动花生产业规模化发展,南中村专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农民种植花生的发展计划》,通过整合连片农田,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成立了鹤山市仔仔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南中村驻村第一书记蔡廷龙、南中村党委书记钟伟明的牵头下,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在党员群体中试种花生新品种,取得成果后,发动群众跟种。“今年,我们计划将花生种植规模扩展至33.33公顷(约500亩)。”钟伟明说。
以花生产业为核心
构建“一核多元”农业产业格局
除了大力发展花生种植、加工等产业外,南中村还在谋划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以花生产业为核心,同步布局8公顷(120亩)的白鳝养殖场、13.33公顷(200亩)的沃柑种植园和7.33公顷(110亩)的沉香种植园,建立“一核多元”的农业产业格局,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2万元,成功带动40余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此外,南中村还充分利用花生种植地的轮作期,种植优质水稻,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钟伟明透露,今年,南中村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65万元实施南洞河(四眼井段)及周边村道环境提升工程,包括修复黄草型三面光灌溉渠、拓宽村道等,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花生产业发展,延伸农林渔产业链条,充分挖掘农村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推动以‘鹤城花生’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钟伟明表示,未来,南中村将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生产技艺和民风民俗,丰富农耕文化内涵,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文 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通讯员 凌伟新
责任编辑:胡妙芳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