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计划局
《鹤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草案)》编制内容简要说明如下:
一、关于“九五”工作情况回顾
“九五”时期,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坚持外向带动,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化解金融风险,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稳中求进,有效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63.92 亿元,年均增长8.9%,人均18192元,折合2192美元;总产出214.28亿元,年均增长16.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8691 亿元,年均增长9.65%。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0年三大产业的比例调整到11.1∶54.55∶34.35,粮经作物产值比例调整为23∶77;农村经济三产业比例调整为17.7∶67.6∶14.6;乡镇工业与国有工业比重从4∶6提升到6∶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995年的 4.2%提高到8.2%;镇级经济有长足的发展,乡镇经济已占中国福彩网的60%,实施强镇富民战略成效显著。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0年中国福彩网外贸出口4.36 亿美元,年均增长12.6 %;五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2.94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加0.84亿美元。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71亿元,年均增长12.52%;国企改革取得进展,转制面达 80.6%;建立了人才、产权、劳动力、土地交易等市场;个体民营、外资经济不断壮大,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出现良好格局。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完善西江大堤和新建江鹤高速公路为重点的水利、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已由1995年 31.92%提高到39%。
——人民生活水平有进一步提高。2000年职工人均工资达 90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763元;城市人均居住面积 18平方米;移动电话、摩托车、电脑等高档消费品已进入家庭;城乡居民每年用于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旅游的消费显著增加。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出生率控制在10.5‰以下,自然增长率低于4.57‰水平;科技进步受全社会重视;在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已转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普及率达23%,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青、妇、民政福利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民主法制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市取得显著成效。
“九五”时期,各项经济指标比“八五”时期有较大增长,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九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完成得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制订“九五”计划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指标偏高;二是“九五”期间国家连续紧缩银根,实行政策调控;三是我市出现金融风险,社会生产力受制约;四是我市在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企业技术、体制创新能力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九五”时期的存在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找出突破口,进一步明确“十五”时期的努力方向,以便在“十五”时期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五”计划草案的编制依据及其形成过程
草案是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及《中共鹤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要求,结合市委(1999)29号文《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施方案》,通盘考虑我市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平衡而编制的。
在编制草案过程中,我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编制“十五”计划的部署,于2000年2月成立了《鹤山市“十五”规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协调小组》;2月29日,计划局向市委、市政府提交《鹤山市“十五”规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工作方案》;3月21日市政府召开编制“十五”计划协调小组工作会议,提出要结合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方案的总体要求,开展“十五”计划编制工作;4月3日由计划局牵头,布置21个专业及12个镇做好“十五”计划;4月10日协调小组分别到各镇、战线进行调查研究,征集意见,还组织各镇党政办主任、业务人员进行业务辅导;7月初市政府组织有关业务部门专题研究,为确定“十五”计划目标、发展项目及基本思路进行研讨;8月16日形成了“十五”计划草案的初步方案,并印发给各局和各镇进行研讨,广泛征求市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意见;把征集意见综合汇总后呈送市委、市政府等主要领导审查,作进一步修改补充。草案的编制,还听取了省社会科学院专家们的意见,采纳了《鹤山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经过几上几下修改而成。
总的来说,这份草案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各镇、各部门的积极支持,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因此,草案既贯彻了群众路线,又体现了集体智慧,体现了民主决策精神。希望代表认真审议,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使之更加完善,真正成为动员中国福彩网人民为推进鹤山现代化而努力的指导性规划文件。
三、“十五”计划编制中要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1、正确认识我市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这是我们编制计划的前提,也是我们在制定草案时必须正确认识的问题。首先要清楚认识到当前世界正加速由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即以高新产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为支柱的新经济时代过渡。新经济形势的出现,谁能抓紧时机,抢先发展新经济,抢占新经济的制高点,谁就会赢得未来。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加入WTO之后,一个更大规模、更广泛开放的新格局就会出现,既为我市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良好的机遇,又为抢先发展新经济提出更大的挑战。三是珠江三角洲要在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将为鹤山市提供一个新的发展环境和动力。然而,我市目前正处在工业化未完成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珠江三角洲的中下水平。因此,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既有紧迫感又有责任感,尽快针对新趋势和新格局,制订新战略,把国民经济工业化和知识经济发展对接起来,实现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
2、正确认识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改革是动力,“十五”期间必须完成对外开放和改革两大目标,并把握好以下几点新要求: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⑵形成生产能力进步的多层次,经济成分的多样性;⑶千方百计提高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和水平,尤其是提高生产要素的市场化;⑷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⑸加快改革外贸体制,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因此,“十五”期间体制改革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
3、正确处理“十五”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矛盾会变得越来越尖锐,甚至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因此,“十五”期间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治理,控制污染,努力发展环保产业,使“十五”经济既得到顺利发展,又不对后人需求构成危害。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效益统一。
4、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问题。稳定是前提,“十五”计划总的要求是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协调起来。也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设抓好了,各项事业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协调的标志:一是全体市民的素质整体提高;二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三是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产品和需要;四是民主制度得到加强,依法治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得到建立和完善。
5、解决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提高的关系。“十五”计划草案要以提高人民生活为出发点,希望人民能体会到发展与改革有好处、有奔头、有信心,从而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关心和支持。“十五”计划草案中重点解决好三方面问题:一是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门路;二是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明显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四、关于“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十五”计划是我们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我市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草案提出了“十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既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会议精神,又要突出本市特点。草案在指导思想方面,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强调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狠抓招商引资,推进外资、民资和镇级经济发展;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发展目标方面,要与市委四次会议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衔接,与市政府确定的跨世纪发展目标一致。既要保持连续性,又要正视我市追赶珠江三角洲先进地区的现实。因此,草案把我市“十五”时期发展的基本目标定位为:主要经济指标争取达到珠江三角洲的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明显提高;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具体的量化指标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三大产业比例为9∶53∶38;社会总产出年均增长10.2%,其中:农业年均增长7 %,工业年均增长10 %;外贸出口年均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总人口控制在37.15万人以内;适龄青年高教普及率30%等,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各项指标力求全面,体现宏观性和指导性。除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标志性的指标外,草案规划主要28项指标,增加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环境综合指数等系列指标;同时还规划110项生产性项目,113 项非生产性项目作支撑,明确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上述指标虽不是指令性的,可随着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变化的,但大多数指标都是有预测性、指导性的,目标和要求是明确的,而且比较全面反映“十五”时期发展的总水平。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五”计划新的战略思想取向为五个加强、五大战略和五大优势,核心是结构调整。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革和重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突出发展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四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速信息产业;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五大战略: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强市战略;二是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三是加速城镇化,实施强镇富民战略;四是走“后发追赶十创新超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五是坚定不移地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不断发展体制、产业、侨乡、开放、科技新优势,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五、关于“十五”计划发展的主要内容
草案中的发展重点,分10部分进行阐述: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对中国福彩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草案强调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11.34万吨的前提下,调减4万亩种植面积,发展经济作物,加速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建设以蔬菜、水果、生猪、三鸟等为主的九大商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每公顷种养面积产值达到5.8万元,农业总产值18亿元。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搞好丘陵农业的综合开发;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162元,各镇财政实现自给,全面实施强镇富民战略。
2、加速发展支柱产业,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
我市仍然以工业经济为主,目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4%。因此,工业是否加大发展和优化升级是我市“十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草案强调工业发展重点:一是加快发展以美雅、精密电机、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改造和提升纺织业,巩固其支柱产业地位;三是大力发展不锈钢制造业、印刷业、制鞋业、机电业、食品加工业、灯饰等产业,争取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草案突出工作重点:一抓好鹤山工业城、食品城及12个镇级工业招商社区的建设;二抓好镇级工业体系建设和布局,要借325国道、江肇一级路和双和公路沿线,实施统一布局、统一招商、统一处理三废,集中开发和建设,争取建成高标准的工业走廊,以此带动沿线各镇的工业发展。三抓好已引进的项目资金投入,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抓好个体、私营大办工业,发展民营经济。争取走出一条“后发追赶+创新超越”的新型工业化现代化的路子,实现工业年均增长10%的目标。
3、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第三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草案重点抓:一是加速发展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二是大力发展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三是加快市场建设,扩大商贸流通规模;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五是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六是进一步发展金融保险、证券、会计、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业。争取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到38%。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速软件生产,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服务信息化;加快信息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农业领域和农村经济的信息化,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网络化,同时还要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不断进行开发和产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争取信息化综合指标达53.56%。
4、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大力度吸引外资和民资,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草案强调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做好侨务工作,落实7万平方米侨房政策;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努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创造优于他人的投资软硬环境;三是抓好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要以资金、技术先进设备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是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大力吸纳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扩大民资、私营企业的投资力度,促进结构调整。争取“十五”时期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 亿美元。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还要扩大对外贸易。要推行名牌战略,扩大美国、欧洲、中东等国际市场的一般贸易出口,鼓励三资、民资企业自营出口;加大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劳动力、信息等多元化出口;同时,要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境外加工,鼓励纺织、机电等企业到境外加工、办企业。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争取到2005年实现外贸出口总值6.68亿元,年均增长7%。
5、认真抓好体制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十五”期间深化改革,增创新优势是主要工作内容。其中要抓好:一是107家国有企业转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新体制;二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立若干个资产经营公司,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离;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鼓励外资、民资、个体私营企业健康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竞争的发展格局;四是打破行业垄断,实行在交通、电力、通信、信息、旅游、金融保险、城市公共设施等准入原则,建立竞争的市场体系;五是推行政府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政支付制度,逐步建立公共财政,确保财政年均增长11%的目标。
科技创新的主要要求:一是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完善现有技术开发中心,发展新的科研机构;二是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三是加快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产学研联合,推进科研机构走向市场;四是办好鹤山城区高新技术招商社区和建立12个镇级高新技术试验区,使之成为高新技术的重要基地;五是加大力度培育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争取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有新突破;六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动科技人员大搞技术创新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大科技投入,要求科技三项费用占财政收入的1%,争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
6、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十五”时期重点建设“一水五网”和“农业十项重点工程”。一、交通网主要建设双和公路、古崖线及搬迁汽车总站等21项工程,改善西部交通设施,争取与新兴、云浮、广西、西南地区联成重要交通网络。二、能源建设主要完善高压传输骨架和低压配电双向并进,新建雁山220KV和桃源、共和、城北等6个110KV输变电工程;条件成熟时抓好沙坪城区燃气输配网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建设。三、邮电网要抓紧扩大移动通信及宽带高速数据通信、建设77个地站、程控交换扩容等12项工程。四、新建信息高速网和宽带高速计算机互联网,电子政务工程,数字化城市工程,数字音频产品,数字电视广播;完善一个平台,三个基地,三个业务网,建设教育、统计、产品等9个数据库及金税、金卡、金农等11个“金”字工程等。五、供水网主要改造坡山水厂,完善供水能力17万吨/日,把供水范围扩大到桃源、址山、共和、鹤城等8个镇;改善农村食水工程,要求农村食水达标率达90%。六、水利工程主要建设西江大堤五期工程,扩建15座小一型和改造65座小二型水库,确保水利工程达标。七、农业主要抓好12万亩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低产田及2.5万亩低产塘改造等十项重点工程。通过以上努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7、高标准搞好城乡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
实施城市化带动是“十五”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主要是加速沙坪中心城市建设,逐步向雅瑶、桃源、古劳、龙口四个卫星城镇辐射;抓好址山、鹤城、共和和宅梧的中心城镇建设,带动双合、合成、云乡的发展;以加速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在抓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同时,还要改革户籍制度。争取把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5%。
8、合理利用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必须高度珍惜资源、人口、环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低生育,确保人口控制在37.15万人以内;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扩大生态公益林和水资源,确保耕地保存量28.23万亩,有林地面积73.3万亩及现有水资源;健全土地、水资源、森林等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要切实做好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工业废渣、烟尘等污染物排放量,要求废水中含悬浮物、化学耗氧量及石油类,不能超过有关标准,强化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标准,切实保护一、二类功能区;“十五”期间要建设三夹(狗仔凼)5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及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争取环境综合指标分值达87.17分。
9、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速技术人才培养
“十五”期间要把教育和人才开发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草案强调提高素质教育,在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进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要增加教育投资,改造薄弱学校,加速教育现代化;要努力发展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争取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普及率达30%;人才培养主要抓培养一批能跟踪当代科技领域的前沿拔尖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引进各类高级和特殊人才,要全面地向职工和农民传播技术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争取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605人。
10、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十五”期间要发展经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社会稳定是前提。首要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消费,增加收入;二要增加就业,广开就业门路,控制失业率在3%以内;三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筹措多渠道、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四要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体系,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要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民主监督。同时还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犯罪,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繁荣文化市场,活跃文艺创作,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体育事业,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抓好档案、工、青、妇,民政、信访、残联等各项工作。落实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六、实现“十五”计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五”计划各项指标的完成,是我市在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虽然我们在编制草案过程中,均取用低于历史水平来推算,可以说是留有余地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务必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工业化水平不高问题。第二产业增加值在“九五”期末为54.55%,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但支柱的纺织行业近年不断下降,制鞋、印刷、灯饰、五金等产业关联度不大,高、中、低产品缺乏延续配套,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并呈下坡之势。经济增长点主要靠招商引资,但现引进高新科技企业不多,资金到位率不高。因此,今后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抓好个体私营经济,引进高新科技和资金到位,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避免重复引进和恶性竞争。
2、关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八五”时期第三产业每年以50.25%的速度增长,占GDP的比重从25%提高到33%;但“九五”时期仅以9.75%的速度增长,占GDP的比重增至34.35%的水平上。而草案计划提高到38%,增加5个百分点,难度较大。要达到这个水平,“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要超过12%以上,比“九五”时期增速要高出2.25个百分点;2000年信息化综合指数为38.23%,低于珠江三角洲10个百分点。草案计划信息化综合指数为53.68%,比“九五”时期提高15.45个百分点,要大大增加网络终端和电脑拥有量。因此,要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及新兴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推进信息化进程。
3、关于科技含量低的问题。“九五”时期我市工业企业大部分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科技含量低,最终产品少,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2%,远远低于珠江三角洲14.3%的水平。草案制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2%,比“九五”时期提高3.8个百分点,难度较高。因此,“十五”时期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办好高新技术招商社区,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
4、关于城市化水平不高的问题。目前城市化水平为39%,约为珠江三角洲的一半水平,“九五”时期仅提高6.76个百分点。草案规划城市化为45%,比“九五”时期提高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再增加转入城市常住户口5840人。因此,必须加速小城镇建设,认真进行户籍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化水平。
5、关于提高人的素质问题。2000年我市拥有各类专业人才总量为13548人,万人拥有技术人员326人,比珠江三角洲平均水平少,尤其是特殊人才、拔尖人才及高级企业家较缺,而且近年人才流失不少。因此,必须努力营造容人用人、聚才生才的好环境,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
6、关于缺口资金问题。“十五”计划预计要投入97亿元,草案规划生产性项目110项,投入28亿元,非生产性项目113项,投入47亿元,合计223项,总投入75亿元。据初步分析,预计引进外资约55.8亿元,引进内资民资约10.2亿元,到位资金约66亿元,尚欠缺资金31亿元。因此,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贷款及自筹资金解决。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