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彩网

图片
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2011年鹤山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消费结构分析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2011年鹤山市根据城镇100户住户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日益改善。与此同时,居民的收入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收入决定消费,收入差距越大,消费差异越明显,收入差距和消费差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收入差距的现状

    2011年鹤山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但有所缩小之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93.43元,同比增长11.6%。按相对收入等距五组分组汇总,20%的低收入家庭和20%的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高、低收入户家庭收入存在着较大差异。

    2011年城镇居民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215.12元,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51.32元,高低收入比为2.63∶1,而2010年为3.23∶1。与去年比高、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缩小了0.6倍。

    二、收入差距的原

    (一)高低收入家庭在人口数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低收入家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家庭人口多。2011年,鹤山市低收入家庭户均人口数为3.65人,超过中国福彩网平均水平0.29人。而高收入家庭户均人口数为2.95人,低于中国福彩网平均水平0.41人。这说明低收入家庭是以少养多,而高收入家庭则是以多养少,且低收入家庭就业者大部分是收入低且不稳定。高收入家庭收入较稳定,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1913.14元,是低收入家庭的2.18倍。

    (二)经营净收入的差异也是造成收入差异的原因

    高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为2286.75元,是低收入家庭的5.4倍。

    (三)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是高低收入差异的内在原因

    高收入家庭财产性收入为550.53元,是低收入家庭的7.3倍。其中高收入家庭利息收入为131.54元,是低收入家庭的19.9倍;高收入家庭出租房屋收入为418.98元,是低收入家庭的6.1倍。

三、收入差距导致的消费差异

  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消费能力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反之,收入水平越低,消费能力越低。

  (一)高低收入户的消费倾向差异

  受收入水平的影响,高低收入户的消费倾向差距较大。2011年,鹤山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0351.32元和8339.72元,消费倾向为80.6%,其中仅食品消费就占到消费性支出的46.9%,生活压力较大。而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7215.12元和22410.56元,消费倾向为82.4%,但食品消费支出仅占消费性支出的23.3%,已达到最富裕的生活水平。高收入家庭由于收入水平较高,对于目前的消费,有着宽裕的支付能力,在必须的日常消费之后,他们可以把剩余的收入积累起来择机投向更高的消费领域。而低收入家庭虽然有较高的即期消费倾向,但因收入水平低,很难向更高的消费领域扩展。

(二)高低收入户的消费结构差异

    居民家庭消费差距拉大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高收入家庭生活消费中生存性资料比重逐步下降,享受性资料比重逐步上升,消费内容从数量型逐步向质量型转变,消费理念从原来的只关注物质生活逐步向精神生活过渡;而低收入家庭,由于主要以生活必需品消费为主,他们的消费内容单一,收不抵支,少有节余。

1、恩格尔系数差别较大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2011年,鹤山市高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3.3%,而低收入家庭为46.7%。说明高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食品消费结构上看,高收入家庭表现出既要吃饱、吃好,同时讲究粗细搭配、营养合理,属享受型消费。而低收入家庭注重的是吃饱,消费属于生存型消费。

2、高低收入家庭衣着消费差异明显

    2011年,鹤山市高收入家庭人均衣着消费1124.85元,是低收入家庭的2.35倍。从数量上来看,高低收入家庭对衣着的消费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中:高收入家庭人均全年购买服装的数量是低收入家庭的10.6%,购买鞋类的数量是低收入家庭的11.2%。

3、高低收入家庭居住消费比较

    由于高低收入家庭在住房档次、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居住消费方面的差距较大。2011年,鹤山市高收入家庭人均居住支出1502.11元,是低收入家庭的1.77倍。从居住条件看,高收入家庭居住面积宽敞,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27平方米,是低收入家庭的1.71倍,而且多为三居室以上的单元楼房,居住条件和配套设施明显优于低收入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也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由此造成高收入家庭用于住房装修、水电燃料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支出远远大于低收入家庭。

4、家庭设备用品档次和普及率差距明显

    家庭设备用品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家庭设备用品也从少到多、从量到质,不断普及、不断提升。2011年,鹤山市高收入家庭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732.78元,是低收入家庭的3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7%,高于低收入家庭0.8个百分点。高收入家庭中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基本家庭设备用品的拥有量已经趋于饱和甚至一家拥有多台,在这方面的消费主要是以旧换新引起的;而低收入家庭的有些基本家庭设备用品还处在需求增长期,普及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尽管如此,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低收入家庭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

5、医疗保健消费是各收入阶层的必须支出

    在医疗保健方面,2011年,鹤山市高收入家庭用于医疗保健支出794.09元,是低收入家庭的3.67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6%,仅高于低收入家庭1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其中药品费和医疗费支出在医疗保健类支出中占据主导地位。看病贵对于任何一个收入阶层来说都是一座大山,对低收入家庭来讲显得更为突出。

6、高收入家庭交通和通信消费迅猛增长

    从交通和通信消费方面看,高收入家庭居民出行联络讲究的是方便、快捷、舒适,低收入家庭则追求的是省钱、实惠。2011年,鹤山市高收入家庭人均用于交通和通信支出为6033.56元,是低收入家庭的4.9倍。其中交通消费支出4512.71元,是低收入家庭的9.7倍;通信费支出1520.85元,是低收入家庭的2倍。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已不再是梦想,而且,私人购车已逐渐成为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城市高收入家庭来说,家用汽车的消费市场开始升温,这也是造成其消费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差距大

    2011年,鹤山市高收入家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2970.09元,是低收入家庭的3.6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3%,高于低收入家庭3.3个百分点。其中高收入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为883.53元,是低收入家庭教育支出的1.9倍。由此可见,尽管国家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等政策,但教育支出仍是广大老百姓的一大压力。文化娱乐消费属于满足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的消费,高低收入家庭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差距非常大。高收入家庭旅游支出为1570.3元,是低收入家庭旅游支出的7.3倍。高收入家庭居民的休闲娱乐方式五花八门,休闲消费丰富多彩,他们将更多的财力、精力投入到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方面。低收入家庭由于收入有限,娱乐方面相对乏力,他们将更多的财力、精力投入到接受培训教育而非娱乐。

8、低收入家庭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较低

    在其他商品和服务中,低收入家庭仅支出253.35元,远低于高收入家庭的711.7元。其中金银珠宝饰品高收入家庭支出为490.71元,是低收入家庭支出的2.9倍;化妆品高收入家庭支出为226.9元,是低收入家庭支出的3.1倍。低收入家庭在选择化妆品时会选择价格低廉、名气不大甚至没有名气的产品,而高收入家庭则会选择名牌产品,价格自然也要高很多。

四、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

    1、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低收入群体收入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不充分,就业负担重。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2、加强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条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职工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提高文化知识与劳动技能,使他们在再就业中有更多的竞争能力,扩大就业的机会和空间。

(二)完善社会事业保障制度,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居民困难的重点和关键。只有完善包括医疗体制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缓解城镇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的后顾之忧。

  2、提高最低保障标准,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适度提高城市低保户、特困户等社会弱势群体的补贴标准,保证低收入和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使低收入群体能真正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要根据经济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建立完善各项临时补贴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稳定。

  3、将城市低保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将这些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低收入居民真正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