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置涉及多方责任主体,规范管理须“从头管起、全程可控”。为有效遏制辖区内建筑垃圾偷倒乱排、违规运输等乱象,近日,沙坪街道创新执法模式,将普法宣传走在前沿,深入辖区内施工工地、装饰装修公司、新入住小区、三轮车运输聚集点等相关行业区域,覆盖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全链条,开展一场既“清凉”又“入心”的建筑垃圾专项普法行动,将“普法清风”送入千家万户,让尊法学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清风”携法至
小扇送清凉更送法规
炎炎夏日,一把清凉小扇在手,还能学法?没错!针对高温作业环境,沙坪街道精心定制“建筑垃圾普法清风扇”,重点突出建筑垃圾处置的核心法律义务和禁止事项。执法人员在开展“一对一”普法时,将这把兼具实用与普法功能的“法治清风扇”送到工地负责人、装修师傅、三轮车运输人员等从业人员手中,让普法对象能在炎炎夏日扇动清凉的同时,随时“扫一眼”关键法律条款,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法律记忆、提升守法意识。
“八禁止”海报直击要害
重点区域精准警示
沙坪街道精心提炼了建筑垃圾管理中最核心、最高发的“八禁止”内容(如禁止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禁止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等),制作成简洁、醒目、直白的宣传海报,张贴在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施工工地、装修现场出入口)、运输人员聚集点(三轮车停靠点),以及建筑垃圾偷倒“黑点”等关键区域。这些海报如同无声的“法治岗哨”,时刻提醒着过往的相关责任主体哪些红线绝对不能碰,有效扩大了普法的覆盖面。
“链式”普法+创新载体
源头预防更扎实
在派送“清风扇”、张贴海报和普法宣讲的同时,执法人员结合日常巡查工作同步开展细致排查。
紧盯“源头”不放松。对施工工地、装修公司等建筑垃圾产生单位进行实地走访,细致了解垃圾种类、数量及计划处置去向,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累计排查相关人员74人、运输车辆43辆。
柔性劝导促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倾向(如施工工地乱堆放建筑垃圾、三轮车运输建筑垃圾等),详细了解情况,坚持教育为先,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累计现场劝导教育19人次。
清风常伴,法治长存
一把小小的普法清风扇,一张直击要害的“八禁止”海报,承载着沙坪街道推动法治意识入脑入心的巧思与决心。目前,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0余人次,发放普法扇子600余把,张贴海报40余张,覆盖辖区内4个施工工地、20家装饰装修公司、5个新入住小区及10个商业街铺,普法对象达260余人。
接下来,沙坪街道将持续深化“普法+执法”联动机制,从“心”出发,以“新”促行,将刚性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感可用的日常提醒,用传递“清凉”的方式传递法律的威严,用精准的投放实现长效的警示,同时结合日常巡查开展“回头看”,对屡教不改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置,让规范处置建筑垃圾成为每一位责任主体的自觉行动,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注入法治动能。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