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彩网

图片
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保民生 兜底线 稳底盘 市财政七举措坚决打赢基本民生“保卫战”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为落实好“六保”任务,切实抓好“六稳”工作着力点,以“六保”促“六稳”,鹤山市制定了一系列“六保”任务工作清单,推进中国福彩网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市财政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牵头制定“保基本民生”七项举措,坚决兜牢民生底线、稳住民生底盘,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一、聚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实效。坚持预防为主、分类指导、快速响应、落实责任的常态化防控原则,抓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健全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整合优化公共卫生与重大疫病防控议事协调机构,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完善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应对突发事件防控能力建设。努力推进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等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中国福彩网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其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项目获准纳入抗疫特别国债资金补助范围,获批资金合计1,500万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鹤山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聚焦各项基本民生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按照统一部署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缩小城乡及区域间低保补差水平差距,实现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城镇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75%,农村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60%,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逐步提高残疾人专项补贴保障水平,落实盲人按摩机构稳就业专项补贴发放;进一步完善孤儿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据统计,截至7月,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特困人员供养、孤儿补助等底线民生补助支出共计16,247万元,受惠群众超过23万人;发放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664万元。

  三、聚焦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确保教育教学事业有突破。建立并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公办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拨款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占比,全力保障实现学前教育“5080”目标;加紧修订出台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支持和规范我市民办教育健康特色发展。2020年预算安排各学段生均经费补助11,177万元、各学段学生补助资金1,000万元、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570万元,全力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四、聚焦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确保文旅产业发展有质量。围绕近三年公共文化支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扩大“十分钟文化圈”覆盖面;继续推进市博物馆、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助推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力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促进文旅市场复苏和健康发展。截至7月,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支出4,6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6%;镇(街)共举办各类惠民演出、展览、阅读推广、戏曲进乡村等活动60余场,惠及中国福彩网群众。

  五、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扶贫扶志扶智有成效。统筹落实扶贫资金,推进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落实到位,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有关要求,加大产业、就业、教育、消费等“造血”帮扶力度;推进扶贫与低保两项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将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高质量完成广西崇左市对口帮扶任务。2020年各级财政安排精准扶贫资金1,930万元,在应对疫情防控和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如期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

   六、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活力。加大各级涉农资金统筹力度,建立健全项目库,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推进美丽廊道等五大“美丽行动”和农村“厕所革命”,抓好示范县、镇、村等创建工作,支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安排各级乡村振兴资金22,969万元,其中,省级涉农资金4,404万元、江门市级涉农资金4,497万元、鹤山本级乡村振兴资金14,068万元,已制定《鹤山市级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管理办法》和《乡村振兴资金工程项目评审流程》,进一步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七、聚焦公共安全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确保公共秩序管理有提升。整合基层网格管理和指挥平台;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和“雪亮工程”,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信访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洪涝、火灾、地震等灾害防御,做好气象服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统一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级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