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山市文化和旅游
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政府、沙坪街道办,市有关单位:
现将《鹤山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反映。
鹤山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附件:《鹤山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行动计划主要工作清单(2021-2025年)………………………………44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鹤山市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广东省和江门市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总体部署,按照《鹤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山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特编制本规划。
一、总则
(一)规划定位
本规划为鹤山市层面的专项规划,是指导鹤山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期间的总体规划,是指导鹤山市文化和旅游快速、协调、有序发展的重要指引,也是指导各镇(街)在规划期内推动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涵盖鹤山市行政辖区全境,包括沙坪街道和雅瑶、龙口、古劳、桃源、共和、址山、鹤城、宅梧、双合9个镇。空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3°02′,北纬22°28′~22°51′之间,总面积1082.73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
(四)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
2.国家部委局文件
(1)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文物局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2)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3)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4)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3.区域文件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2)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3)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4)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江门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方案》的通知
(5)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8-2035)》的通知
(6)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7)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的通知
二、“十三五”时期鹤山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
(一)主要成效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建鹤山市文化中心、铁夫美术馆、自助图书馆、文化馆非遗展厅等一批文化设施,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面启用新场馆。自助图书馆布点建设工作稳步开展,中国福彩网已建成6个站点。中国福彩网10个文化站均达到省一级或以上水平,雅瑶镇、共和镇文化站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沙坪街道、古劳镇、桃源镇、龙口镇、鹤城镇、址山镇、宅梧镇、双合镇文化站被评为广东省一级文化站。中国福彩网拥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8个,基本完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工作。中国福彩网建立了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架构体系,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工作不断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中国福彩网累计举办综合性文艺演出300多场,曲艺专场、联欢演出200多场。“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文化惠民社区系列活动、群众文化大舞台、戏曲进乡村全覆盖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广泛开展。充分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免费开放资源,大力开展文化艺术展览、讲座和暑期文化培训等各类免费服务活动260多场次,市图书馆接待读者过百万人次,市博物馆参观人数超过60万人次。
2.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我市完成了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申报工作,丰富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库。修订《开派师祖—鹤山梁赞咏春拳》,编印《我所知道的古劳咏春拳人故事》《陈山火龙足迹》《鹤山咏春拳》等,完善我市非遗项目理论研究。文物保护方面,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余氏宗祠)、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昆东宋氏大宗祠)入选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实现了鹤山省级文保单位零的突破。按进度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公布第五批鹤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址山镇张怀楼红色文化旅游基地项目、雅瑶镇陈山村、龙口镇霄南村古村落整体提升项目、龙口镇中共鹤山西北区工委旧址红色文化宣传项目等取得阶段性成效。
3.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繁荣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进一步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做好对文艺人才的协调、联系、服务工作,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组织参加各级比赛、展演活动。中国福彩网文艺精品创作成果喜人,累计上送作品1200余件,200多件作品获得江门级以上奖励。其中,梁彩虹撰写的论文《运用模块化设计推动群众文化品牌建设》荣获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活动优秀论文奖,入编并发表于由中国文化馆协会主编的《文化大视野——全国群众文化、图书、博物论文集》;李高泽创作的歌曲《美丽乡村行》在国家刊物《歌曲》上发表,创作的歌曲《家乡的月亮》在国家刊物《中国乐坛》发表;王飞宇作品《端午·待赛》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展。
4.文化市场监管能力有效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市文化市场秩序有效规范,总体保持平安、稳定、有序发展的态势,无发生重大事故及突发事件。加大专项整治力度,高效落实国家、广东省、江门市有关通知部署,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查处各类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单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督促星级饭店加强对消防设施设备、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加强监管网络表演、娱乐场所、艺术品经营单位等,畅通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和旅游投诉热线,全面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根据市扫黑办有关文件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机制,保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成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自行摸排出2条涉恶线索、12条涉乱线索,办结率100%。结合日常行业监管与执法检查,特别是春节、五一、国庆、两会期间等重点时间节点,先后开展检查巡查1000多次,达到全覆盖,受理关于文化旅游市场的投诉33单,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受理文化娱乐场所疫情防控的投诉8单,旅行社受疫情影响退团退费投诉14单。加大行业执法处罚力度。在中国福彩网正常经营的18家网吧内共2000台电脑设置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屏保2500多条,在中国福彩网29家歌舞娱乐场所开机界面设置了扫黑除恶宣传短视频3000次,在其余文化旅游经营单位LED屏幕插播扫黑除恶宣传标语2000余条次。
5.全域旅游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组织保障落实到位。建立鹤山市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长任第一召集人,分管市领导任召集人,统筹协调中国福彩网全域旅游工作。成立了鹤山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由分管市领导任指挥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要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任指挥部成员,协调推进我市文旅项目建设。
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强化。根据《鹤山市扶持旅游业发展若干措施》,市财政自2018年起设立市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根据《江门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我市出台了《鹤山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019年鹤山市打造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工作方案》,倒逼各责任单位严格按进度完成全域旅游各项建设任务。为配合江门市的创建工作,我市积极申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鹤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和鹤山美食地图。
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十三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一是按进度推进旅游厕所新改建任务,自2016年起中国福彩网新改建旅游厕所共26座。二是不断完善游客中心,实现各镇(街)均设有游客中心并投入使用。三是加强智慧旅游建设,紧密结合智慧新警务战略的实施,逐步建立健全系统的技防、人防景区安防监控体系。
6.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亮点纷呈
文化品牌打造初见成果。“十三五”期间,我市全力打造咏春、龙狮、龙舟三大文化品牌,通过大型活动拉动,逢单年举办梁赞咏春文化节,双年举办水乡龙舟赛,2018年起每年春节举办新春龙狮汇活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地方名人文化资源,积极举办“纪念李铁夫诞辰150周年”文化活动,推动鹤山文创产业发展。结合“粤菜师傅”工程,融合本地文化风俗和乡村旅游资源,挖掘鹤山饮食文化特色,重点培育美食节庆活动品牌,打造“食在鹤山”品牌。深入挖掘红茶历史文化资源,成功举办两届鹤山红茶文化节。
旅游品牌建设亮点纷呈。“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A级旅游景区建设,大雁山风景区、古劳水乡、龙潭山风景区分别成功创建国家AAAA、AAA和AA级旅游景区。中国福彩网乡村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龙口镇霄南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获评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双合镇、宅梧镇获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古劳村获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共和镇来苏村获评为“广东十大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2016-2020年,古劳镇、宅梧镇、龙口镇、共和镇、雅瑶镇创建成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镇;双合镇双桥都村、龙口镇粉洞村、宅梧镇荷村、宅梧镇漱云村、古劳镇上升村、雅瑶镇陈山村、双合镇先庆村、雅瑶镇昆东村创建成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鹤山红色文化两天游精品线路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古劳水乡自然人文风情线路获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成功引入华侨城古劳水乡文旅项目,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一期首开区于2020年10月对外开放。
(二)存在问题
1.文化建设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文化体制机制建设还不健全,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有待完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管理完善缺乏机制保障,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在江门地区偏低,各镇(街)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服务的经常性资金投入不足。文化事业人员紧缺,文化质量有待提升,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仍存在差距。
2.旅游用地资源问题有待解决
旅游用地资源制约鹤山旅游业发展,旅游项目招商工作受到建设用地指标制约,个别镇旅游建设用地较为零散,不利于旅游资源整合利用。
3.核心旅游景点带动作用有待提高
由于鹤山旅游起步相对比较晚,鹤山旅游整体知名度、影响力在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相对较弱。中国福彩网景点布局较为分散,单个景点规模小、功能单一,游客往往只游览不留宿,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华侨城古劳水乡文旅项目正处于起步建设阶段,还未成为成熟的旅游产品。
三、发展环境
(一)国家战略支撑引领
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多项战略协同叠加效应明显。一是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标志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三是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把繁荣乡村文化和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四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共建人文湾区”的新要求,体现了湾区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赋予了大湾区城市群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新使命。
(二)区域发展格局形成
《江门市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我市沙坪、古劳、雅瑶、龙口、桃源、共和、址山、鹤城8个镇 (街)纳入江门都市核心区,双合、宅梧2个镇纳入生态发展区,同时提出将蓬江区、江海区全域及新会区、鹤山市的城区构成“主核心”。发挥都市核心区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高标准建设城市新区。另一方面,鹤山市的沙坪街道、雅瑶镇、古劳镇、龙口镇、鹤城镇、共和镇等地位于岭南传统文化旅游区,区域内文旅资源丰富,文旅产业优势明显。鹤山市要突出“岭南传统文化”特色,不断完善和提升区域内城市功能、文化特色和旅游业态,发展周边乡村旅游产业。助推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城市。
(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把打造“中国侨都”城市文化品牌的工作摆在了首要位置,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重要平台和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打造“千亿文旅产业”。此外,《江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纲要(2016—2020年)》(江府办〔2016〕14号)、《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8-2035)》(江府办〔2018〕16号)、《江门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江府办〔2019〕11号)、《江门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方案》(江府办〔2019〕23号)、《江门市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1年)》、《江门市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江府〔2020〕8号)、《江门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江府办〔2020〕9号)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实施,为鹤山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四)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深入人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紧密衔接重大国家战略,不断巩固文化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以及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此外,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经济带为轴线,以城市群为支点的新型空间布局形态正在形成。这一新的变化必将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五)消费需求不断升级
随着大众旅游消费方式转变,以休闲度假为代表的新型旅游产品正在不断崛起,这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显示,文化消费已成为国民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丰富游客深度体验游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5G技术商用以及智能化技术崛起,以“文化+旅游+科技”为发展理念的智慧文旅逐渐成形。依托5G等信息技术的智慧文旅,将对文旅产业方方面面进行更新迭代,不仅催生更多新模式、新技术,提升产业连接效率,对用户消费习惯也将带来新的改变。
四、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江门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江门市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8-2035)》等规划精神,以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水乡度假旅游目的地”为总体发展定位,紧紧抓住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江门市“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等重大机遇,聚焦中欧合作加强文旅产业对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设湾区休闲生态旅游“后花园”,助推鹤山市构建“三带三心”城市格局。
(二)发展理念
1.树立改革创新理念
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于从实践中找到文化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将文化旅游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点,加快形成人文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环境。不断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探索创新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
2.树立协调发展理念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平台。加强侨乡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保护性开发,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积极推进旅游客源与文化资源相互对接,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3.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生态底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合理开发生态资源,努力传承、保护和利用绿色文化资源,鼓励绿色出行和消费,坚持全域旅游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4.树立开放合作理念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参与休闲湾区、美丽湾区、人文湾区和健康湾区建设,促进鹤山与港澳地区文化旅游交流,融入大湾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交通、信息共建、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结合粤港澳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旅游环境。
5.树立融合共享理念
坚持文化和旅游工作“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理念,大力推进“旅游+”,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释放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积极寻找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业态、产品融合,不断满足大众文化和旅游需求。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积极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到2025年,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均衡化,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湾区生态画廊。
到2025年,中国福彩网文化和旅游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通过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挖掘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协同港澳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鹤山的城市软实力。
展望2035年,鹤山市以建设有温度、有速度、有热度、有高度、有深度的湾区现代化创业之城为目标,以产业和重大项目为支撑,统筹推进文化建设、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水乡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形象进一步夯实,鹤山市咏春文化、龙舟文化、龙狮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持续擦亮“鹤山梁赞 世界咏春”文化品牌。重点建设好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鹤山在海外华侨华人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高。
五、重点任务
(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1.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纵深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服务水平和质量,坚持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实体服务与数字服务相结合,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基层倾斜,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加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和整改,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强化文明实践功能,推进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补齐基层文化建设短板。加强市文化中心场馆管理运营,完善铁夫美术馆运作机制,按管理和服务需要补足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人员力量,加大开放服务经费投入,推动市文化中心真正成为在省内具有先进水平、代表城市形象、管理水平与硬件设施相匹配的重大文化设施。推动非遗传习厅数字体验馆建设,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打造标志性文化设施。结合实际,推动鹤山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功能融合,提高综合效益。
2.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
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适应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公共文化场所的功能布局进行创意性改造,实现设施空间的美化、舒适化。鼓励在中心城区商圈等区域,引入社会力量,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积极拓展图书馆总分馆制新领域,鼓励符合条件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拓展为公共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支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场所设施条件良好、经营主体积极性高的旅游经营单位开展“粤书吧”建设。
3.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立足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生活,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坚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拓展图书馆、文化馆(站)拓展阵地服务功能,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延伸,扎实推进“文化下乡”等惠民活动不断取得新成效。加大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力度,鼓励利用多种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监管力度,重点做好政治导向和服务绩效等方面的评估。
4.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持续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着重强化总分馆的数字化特色,加强线上线下资源联动。引导公共文化机构将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等过程向云上拓展,不断提高公众号等新媒体影响力,培育壮大线上文化服务品牌。鼓励公共文化机构与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发展基于5G等新技术应用的数字服务类型,拓展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
5.扎实推进群众文艺繁荣发展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文艺创作生产与传播,推动创作更多有力量、有筋骨、有温度的群众文艺精品。组织开展文艺工作者采风活动,做好年度群众文艺作品评选工作。积极发挥鹤山市戏剧创排基地作用,加强高素质创作、表演队伍建设,组织创作投排优秀作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广东省群众戏剧曲艺花会等赛事。以文化馆为主导,组织和发动社会艺术培训机构与专业文艺工作者参与全民艺术普及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艺术培训。
(二)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
1.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加强文物资源普查力度,规范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和认定工作,不断加大文物保护的投入和文物管理力度,继续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实施高质量的文物保护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确保文物修缮工程质量,改善文物周边环境和相关设施。积极探索常态文物保护工作模式,加强文物征集和展示、利用、研究。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加强濒危文物抢救性保护与维修,注重文物的日常保养维护,依法落实文物保护措施,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项目库。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保养和巡查检测。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完善文物安全防范制度,加强文物安全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文物保护单位智慧安全防护全覆盖。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探索通过公益性基金、社会募集等方式筹措资金,拓宽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渠道。发挥文物行业协会、志愿者组织作用,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氛围。
2.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扩大非遗项目基数。加快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申报工作,推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申报、推荐工作,支持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工作。推动非遗专题展示馆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基地建设各类非遗专题展示馆和传习所。加强代表性传承人(群体)保护,进一步落实非遗传承人补助制度。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市、区)级非遗项目传习群体,对群众参与性强的项目进行代表性传承群体的培育。加快非遗项目进校园,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群体。加强非遗宣传工作。结合江门市创建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试验区的契机,全面推进鹤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宣传工作。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力度,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探索各类社会主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机制、模式和途径。
3.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深化学术研究,发挥文物资源文化传承作用。加强与高校的学术合作,深化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推出一批文物学术研究成果。实施博物馆教育功能提升工程,推动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的长效机制。推动博物馆内涵式发展,提升展陈质量,通过联展、借展、巡展、合作办展等方式,促进馆藏资源、优秀展览的共享交流,提高藏品利用效率。大力支持民办博物馆建设,重点推进东古酱油工业博物馆建设,鼓励址山镇和水口镇共建五金水暖卫浴博物馆,引导宋怡庆堂(宋尔卫院士祖居)等名人故居进行提质扩容建设,谋划布局具有鹤山特色的博物馆群落。
打造具有侨味的非遗活动品牌,推动非遗资源转化。一是搭建非遗展示展演平台,提升非遗品牌影响力。如举办鹤山市古劳非遗文化节,对以东古酱料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类生产性保护展示活动、以咏春拳为主打的武术大会、以三夹腾龙为代表的地方非遗活动等进行集中展示展演,打造非遗知名品牌。二是开展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依托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阵地开展文创开发工作。三是创新文物非遗传播推广媒介。支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媒体传播推广,鼓励线下文艺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创新表现形式,深化文化内涵。
4.加快文化遗产游径建设
根据《江门市侨乡文化遗产游径总体规划及游径设计》方案,重点推进古劳水乡游径和岭南传统文化遗产游径建设。
古劳水乡游径(精华段为古劳水乡段)是以鹤山市良好的山地、森林和水乡条件为依托,综合矿产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彩虹岭古道等古驿道遗存和古劳水乡等岭南传统水乡聚落的景观游径,是徒步亲近大自然,领略古道魅力和岭南水乡风情的游径。
岭南传统文化遗产游径(珠玑先民段鹤山部分)沿线串联文保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包括陈山古村落、汉秋亭、隔朗古村落(六座民居、慎思堂、德明祖祠)、昆东宋氏大宗祠、立轩宋公祠、宋怡庆堂、共青团鹤山县特别支部旧址、雅瑶村新村等具有特色的岭南建筑和华侨故居,同时展现沿线重要的传统非物质文化。
专栏1:鹤山市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 |
线路主题 | 主要旅游节点 |
古劳水乡游径 | 李家成故居—梁赞公园—胡蝶故居—东坡亭—大雁山森林公园 |
岭南传统文化遗产游径 | 陈山村—黄洞村—隔朗村—昆东村—雅瑶村 |
红色文化之旅 | 龙口粉洞知青农场—雅瑶宋氏大宗祠(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址山张怀楼—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宅梧龙潭山烈士纪念碑—双合井岗山红色文化基地 |
绿色生态之旅 | 共和来苏茶场—双合十里茶乡公园—宅梧香草地 |
客侨文化之旅 | 鹤城田心村—双合合成村云罗窝—双合越侨文化馆 |
(三)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1.打造文化合作交流平台
结合江门市打造“中国侨都”品牌战略,围绕“固根、筑魂、圆梦”为主线,继续深入挖掘侨乡文化资源,融合舞龙、舞狮、舞拳、舞桨、舞墨,谋划“与鹤共舞、舞动世界”特色侨乡文化基地建设,深化“侨梦苑”建设,进一步凝练特色和丰满形象,完善多元侨文化体验产品体系,积极融入中国侨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发挥咏春拳、狮艺在粤港澳大湾区群众基础深厚的优势,擦亮咏春、龙狮城市文化品牌。持续建设梁赞咏春文化平台,坚持每两年举办梁赞咏春文化节,每年春节期间举办新春龙狮汇活动,邀请港澳咏春界、狮艺界团体参与活动,加强三地文化合作交流。鼓励支持鹤山梁赞咏春文化促进会、鹤山市龙狮运动协会积极与香港、澳门咏春、狮艺团体开展交流合作活动,巩固活动成果。以铁夫艺术为纽带,全面加强与广州美术学院、香港美术专科学校等院校合作,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界的常态化合作交流。
2.搭建对外文旅研学平台
依托鹤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文化展示和旅游体验形式,开发以咏春拳文化为代表的研学项目。充分发挥鹤山文化底蕴的优势,在鹤山市文化馆增加实景展示和演艺的项目,吸引海内外青少年群体关注,进行咏春拳相关的历史文化科普。加强鹤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加强优秀文化遗产及红色文化的培育,打造红色文化游径,搭建对外文旅研学平台。通过多方交流合作,以青少年文化交流为主,提升港澳地区青少年学生到鹤山参与传统文化研学活动的吸引力,提高粤港澳青少年群体文化认同感。
3.积极融入大湾区文化圈
全面加强与湾区城市旅游合作、文化交流,共同塑造和丰富人文湾区精神内涵。加强粤港澳在弘扬岭南文化独特魅力方面的合作,建设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推动文化交流,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交流共享合作机制,加强与港澳在广播影视生产、演艺人才交流、文创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合作。实施文化品牌协同共建工程,以咏春、狮艺文化为核心,打造咏春文化节、新春龙狮汇、红茶文化节、双合油菜花·欢乐嘉年华、宅梧环湖跑、龙口牛肉节、粉葛节等品牌文化旅游节事活动。联合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活动,推动岭南非遗精品的保护、传承、体验、教育和创新,彰显独特文化魅力。积极参与粤港澳博物馆联盟建设,共同办好国际博物馆主题日活动,联合打造博物馆研学旅游线路。
(四)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着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谷埠新区、高铁新区二大城市新区的部署建设,发挥好紧邻广佛都市圈的优越区位优势,以“产业对接、园区共建、平台合用、消费一体”为切入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意要素自由有序流动。顺应鹤山市工业转型升级的趋势,鼓励发展工业设计服务业,加强制造业产品外观、结构、功能设计,提高产品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充分利用西江沿岸工业企业生产功能外迁机遇,挖掘老旧厂房空间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发展,推动产业资源和配套服务设施向重点区域倾斜,优化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创街区、文创空间等,实现聚集发展、错位发展。
鼓励发展文博创意产业。逐步加大博物馆文化创意资源及文物版权开放力度,鼓励博物馆与高校及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品牌授权、数字化应用等手段,促进文博非遗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影视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促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引导鼓励工艺美术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大力发展演艺产业。发挥鹤山市文化中心的作用,着力发展演出剧目创作、演出票务等演艺产业关键环节,重点扶持代表鹤山地域特色、展现咏春文化、龙狮文化、客家文化等经典剧目展演,全面繁荣演出市场。鼓励文艺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网络展演,促进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线上发展。推动歌舞娱乐、游戏游艺等传统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增强体验式服务。
2.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主体
结合鹤山市创建湾区现代化创业之城的契机,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带动型、行业领军型的文化企业或集团。做强做优做大骨干文化企业,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和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推动不同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大中小微文化企业相互促进。鼓励大型企业拓展文化业务,组建现代文化传媒企业。促进文化名家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工作室等新型主体加快发展,鼓励乡土文化人才创办经营实体。大力发展各类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培育扶持优质文化市场主体。
3.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结合鹤山市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契机,主动对接新基建,完善文化领域数字经济生产要素,促进产业互联互通。深刻把握数字文化内容属性,加强原创能力建设,推动鹤山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支持文化企业加大对数字技术应用的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改造升级。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消费品工业、智慧农业融合发展,与金融、物流、教育、体育、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对数字文化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鼓励创新,在验收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留足发展空间。
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坚持内容为发展核心、版权为转化基础,把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作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着力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引导文化领域创新型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开展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布局与协同运用。结合版权管理工作实际,健全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版权管理工作机制以及部门联合执法协作的版权执法工作机制,打击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强化版权宣传,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版权意识。
(五)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1.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推动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编制《鹤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全方位对接江门市“三区并进”区域发展部署,立足鹤山市“三带三心”规划格局,发挥沿古崖公路、沿滨江路生态文旅产业带的生态资源优势,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规格建设美丽乡村,高标准建设百里生态画廊,高质量打造特色村、精品村、精品线,串点连线成片,示范带动全域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结合鹤山大道城市中轴线建设契机,着力提升文化内涵,打造山水之城景观轴、侨乡文化展示轴、美丽鹤山生态轴。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东融、南拓、西生态”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东融”——立足鹤山独有的区位优势,重点推动古劳镇、沙坪街道融入广佛一小时生活圈。突出鹤山的“岭南传统文化”特色,不断完善和提升鹤山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文化特色和旅游业态,发展周边乡村旅游产业,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商务会展、乡村生态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岭南传统文化旅游区。“南拓”——以雅瑶镇为主,依托“李铁夫故居”、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山香火龙”等资源,大力建设南粤古驿道,深入开发乡村文旅项目,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西生态”——依托鹤山市内大雁山、皂幕山、云宿山、茶山等山地生态资源,以开鹤山古劳水乡等龙头旅游吸引物带动周边生态区发展,做足生态文章,系统布局生态风景道、游步道、营地驿站、停车场、旅游厕所、乡村民宿等旅游配套,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2.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优化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连接中国福彩网AA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特色村、绿道及南粤古驿道和汽车营地的支线道路路网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完善旅游集散与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提升完善省立绿道的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A级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功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驿站、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的旅游咨询、投诉等服务功能。持续推动旅游厕所革命,重点推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以及交通集散地等涉旅场所公共厕所的改造提升。逐步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以大数据等智能手段,整合全域旅游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部门、企业、游客,进行集中管理与服务。开发旅游信息系统、旅游智能应用、旅游信息服务设施设备,以智慧化手段便利游客游览,提升游客体验,引导游客全域流动。加快旅游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政务管理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
3.发展特色新型旅游业态
加快旅游业与鹤山市现有优势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消费新业态,建设一批网红打卡地和旅游新IP,形成以复合型旅游产业形态为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将茶产业与打造“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重点工作相结合,以茶叶种植为基础,发展茶园观光、制茶体验、茶叶养生、茶园民宿等茶旅结合项目,丰富鹤山茶文化内涵,形成产业共融。促进生态资源与旅游融合,积极发展鹤山宅梧香草地等田园综合体项目,构建重点突出、功能齐全、多元发展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体育资源与旅游融合,以梁赞故居咏春拳基地等体育场馆为载体,创新开发“看比赛、游鹤山”体育旅游线路产品,支持鹤山宅梧凤鸣谷营地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加快教育培训与旅游融合,创建一批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加快推出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鼓励并引导群众利用闲置农房发展特色民宿、乡村阳光康养项目,发展民宿经济。推动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设,吸引文化艺术界人士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进驻创新创业。
4.建立现代统计制度体系
调整以产业统计为重心的统计维度,建立以旅游消费和旅游投资为核心的旅游经济统计体系。改变现行旅游统计的核心指标体系,分别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角度出发,构建以旅游消费、旅游投资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涵盖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等指标类型,使旅游消费类指标、旅游投资类指标全面化、系统化。依托统计大数据平台的地方数据采集系统。建立鹤山市旅游企业名录库,实施分类管理、重点研判、部门共享的机制,挖掘经济发展潜力,精准开展企业培育。加强与公安、商务、交通以及通信部门联系,切实掌握入住鹤山市星级饭店、民宿游客数量、动态来源及消费情况,做好旅游消费总额及增长率的考核工作。
(六)促进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1.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环境
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文件精神,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加快推进鹤山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强市。探索建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咨询机制,适时组建文旅融合专家顾问组,为发展规划编制、重点项目论证和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咨询和指导。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落实省、市关于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市财政统筹现有专项资金,扶持激励重点文旅项目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文化和旅游行业协会职能,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发挥文旅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在文化建设和 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围绕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结合鹤山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谋划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进程。发挥企业集聚、业态叠加优势,推动传统技艺、鹤山美食、艺术展演等项目集聚转化。加快资源整合,催生产业融合、产品创新、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新业态、新模式。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探索具有鹤山特色的文旅产业融合模式。通过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与联动发展,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带动效应,为鹤山市创建湾区现代化创业之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湾区后花园奠定坚实基础。
专栏2:鹤山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项目 |
(1)“两中心融合”:参照《广东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施与服务规范》国家标准(GB/T26354-2010)等有关文件要求,整合共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包括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包括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融合发展。 (2)“粤书吧”:深化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通过嵌入方式,在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和旅游交通集散地等旅游经营单位,设立图书馆分馆或服务点,拓展新型阅读空间,培育“悦读书、粤旅游”文旅消费潮流。 (3)博物馆群落: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存、革命遗址和民间藏品等资源,构建以国有博物馆、非遗展馆为核心,以民间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为补充的博物馆群落。 |
3.强化重大文旅项目引领
强化投资拉动作用,探索实践重大文旅项目驱动式乡村振兴模式,培育壮大新动能。统筹推进文旅在建大项目建设,以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为引领,确保香草地、凤山溪谷旅游度假山庄、来苏山水人家、大湾区雁之谷山水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早日建成运营发挥效益。结合国土空间调规和点状供地政策,配合推进动物生态园、源林生态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办理供地手续。
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研究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储备库,积极推进国家A级旅游景区建设步伐。鼓励来苏山水人家等文旅项目及鹤山市文化中心开展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推动古劳水乡文旅项目开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
坚持错位发展理念,引导各镇(街)发挥产业基础与旅游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打造地方文旅品牌。全面梳理各镇(街)在谈文旅项目,扎实开展项目招引和招大引强工作,加大推进重点文旅项目落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沙坪街道结合谷埠新区建设契机,重点发展创意文化产业项目,打造鹤山文旅新地标。支持双合镇与宅梧镇聚焦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空港经济区建设,谋划布局高端文旅服务业集聚区。鼓励址山镇发挥云乡省级森林公园与含氟元素温泉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云乡温泉项目的招引、签约、落地、建设,塑造“云海泉乡”旅游品牌。引导古劳镇重点依托华侨城项目,在茶山片区有序建设精品民宿集群。
专栏3:鹤山市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投资 性质 | 建设 进度 | 所属 镇街 |
1 | 华侨城古劳水乡大型文旅项目 | 国有 | 在建 | 古劳镇 |
2 | 渔文木舍民宿 | 民营 | 在建 | 沙坪街道 |
3 | 大湾区雁之谷山水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度假区 | 民营 | 拟建 | 沙坪街道 |
4 | 信兴牛场生态农业旅游项目 | 民营 | 在建 | 桃源镇 |
5 | 霄南鲜卑古村落 | 国有 | 扩建 | 龙口镇 |
6 | 龙船花谷 | 民营 | 在建 | 龙口镇 |
7 | 乡里人家 | 民营 | 在建 | 龙口镇 |
8 | 动物生态园 | 民营 | 拟建 | 龙口镇 |
9 | 爱琴湾-遇上田缘 | 民营 | 在建 | 鹤城镇 |
10 | 泊瑞和安里民宿 | 民营 | 在建 | 共和镇 |
11 | 来苏山水人家 | 民营 | 拟建 | 共和镇 |
12 | 香草地 | 民营 | 在建 | 宅梧镇 |
13 | 源林生态园 | 民营 | 拟建 | 宅梧镇 |
14 | 凤山溪谷旅游度假山庄 | 民营 | 在建 | 双合镇 |
4.培育壮大特色文旅品牌
积极培育红色旅游品牌,以雅瑶镇宋氏大宗祠、宅梧镇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址和红色名人故居为重点,建设一批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串联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做强生态乡村旅游品牌,强化龙口镇霄南村、双合镇先庆村、共和镇来苏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典型带动作用,鼓励双好茶韵农耕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进一步提质扩容。
持续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深入推动咏春、龙舟、龙狮三大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传承梁赞咏春拳,积极推进咏春武术“六进”活动开展,策划举办大湾区国际咏春拳邀请赛或咏春擂公开赛(邀请赛)。通过召开鹤派狮艺研讨会、组织鹤派狮艺活动比赛、推进鹤派狮艺进校园等方式,传承弘扬鹤派狮艺文化。
深挖鹤山文化名人,包括咏春梁赞,狮艺泰斗冯庚长,画家李铁夫,粤剧名伶李文茂、吕玉朗,影后胡蝶,作曲家宋军,作家任溶溶等文化名人,积极打造文化名人品牌。积极推动“鹤山手信”文创研发,生产一批特色文创产品,打造“鹤山手信”旅游品牌。结合“粤菜师傅”工程,融合本地文化风俗和乡村旅游资源,挖掘鹤山饮食文化特色,重点培育名菜和美食节事活动品牌,打造“食在鹤山”品牌。
5.激活文化旅游消费潜力
构建文旅消费良好政策环境。用好用足现有各级各类支持政策,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的引导和扶持。制定实施文化和消费惠民政策措施,举办文化和消费季、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等活动。建立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分析体系。
提高文旅产品服务供给质量。鼓励打造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建设集合文创商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聚集地,积极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鼓励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推动精品民宿发展。
提高文化旅游消费便捷程度。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支付便利化水平。完善博物馆、文化馆、演出场所等消费配套设施,合理配套餐饮区、观众休息区、文创产品展示售卖区、书店等,营造更优质的消费环境。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在具备条件且用户需求较强的地方,优先部署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
大力发展夜间文化旅游经济。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新时间,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鼓励博物馆、美术馆延时开放或优化开放时间,丰富夜间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服务,完善夜间交通等配套服务。
6.文旅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文物在旅游发展和经济社会中的建设作用,推动有条件的文物建筑整合城乡文化服务、旅游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以展览为核心的文旅驿站。在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文物保护和延伸使用功能、改善居住相统一,分类推进整体保护、外貌保护和局部保护。在非遗传承与旅游利用之间探索建立良性循环机制,加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聚化和产业化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强化重大文旅项目支撑,发挥旅游服务业对扩大居民就业、增加地方收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七)加强文旅品牌营销推广力度
1.精准定位文化旅游市场
按照“着力开发港澳休闲市场、全面开拓泛珠三角旅游市场、积极拓展中远程市场”的思路,做好国内重点市场推广。充分借助江门侨乡名片在港澳地区的价值以及江门入境游客以港澳台游客为主的现状,以港澳同胞的文化认同和寻根情节作为打开港澳市场的切入点,将香港和澳门确定为江门旅游基础市场进行重点开发。
鹤山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位于“广佛肇”“珠中江”经济圈交汇处,既是江门对接广佛都市圈的“北门户”,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通往粤西和东盟的重要节点城市。鹤山应充分发挥其承东启西的优势,自觉接受广佛都市区的辐射,积极开拓广州、佛山、珠海、中山等周边城市文化旅游新市场。以“侨”为媒,积极开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打造与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结合的旅游产品及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活动
依托鹤山特色文化、旅游、农业、山地等资源优势,在提升现有节事活动,打造品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文化民俗和美食节事的内容和覆盖范围,做到“全域有节”。重点办好新春龙狮汇、梁赞咏春文化节、古劳三夹腾龙龙舟赛、铁夫艺术系列活动、红茶文化节、鹤城客家美食文化节、宅梧荔枝文化节、龙口鲜卑文化牛肉美食节、双合油菜花节、址山红色旅游文化节等文化和旅游品牌活动。
专栏4:鹤山市特色文旅品牌活动 | |
活动名称 | 活动开展情况 |
新春龙狮汇 | 弘扬鹤山龙狮文化,2018年起鹤山每年大年初一在鹤山市文化中心广场举办新春龙狮汇活动。 |
梁赞咏春文化节 | 深入挖掘梁赞咏春历史文化底蕴,2015年起鹤山逢单年举办梁赞咏春文化节,大力弘扬梁赞咏春文化。 |
古劳三夹腾龙龙舟赛 | 古劳三夹腾龙民俗文化和体育竞技活动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为弘扬龙舟文化,2015年起鹤山逢双年举办古劳三夹腾龙龙舟赛。 |
铁夫艺术系列活动 | 鹤山深入挖掘梳理铁夫文化,大力弘扬铁夫革命和艺术精神,积极打造铁夫艺术系列活动,推动铁夫文化深入人心。 |
红茶文化节 | 鹤山红茶文化历史悠久。推动鹤山红茶发展,建设美丽侨乡,打造鹤山好茶,积极举办红茶文化节。有利于促进茶叶品牌创建,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鹤山茶叶产业。 |
鹤城客家美食文化节 | 鹤城主要人口为客家人,客家风味为当地饮食文化主流,客家文化氛围浓郁,每年举办客家美食文化节,进一步弘扬鹤城客家文化。 |
宅梧荔枝文化节 | 宅梧镇荔枝种植面积1600多亩,依托农业资源,融合宅梧红色革命文化、非遗文化、乡土文化,每年举办宅梧荔枝文化节,推动宅梧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
龙口鲜卑文化牛肉 美食节 | 依托霄南鲜卑古村落、龙口乡村美食,每年举办龙口霄南鲜卑文化牛肉美食节,以品牌美食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
址山红色旅游文化节 | 址山将红色文化与优质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充分融合,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以红色旅游为抓手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
3.强化品牌宣传营销推介
利用鹤山市文化遗产,大雁山及古劳水乡等旅游资源,加强城市形象塑造和宣传推广,推进鹤山市与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及国内知名城市的深度对接与融合,提高鹤山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充分利用鹤山在港澳地区的社团和同乡会等,建立鹤山旅游推广中心。利用港珠澳大桥便利和鹤山的优势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港澳地区旅游腹地,开发“一程多站”精品线路,加强与港澳地区的旅游官方机构、旅游业议会、旅游社团、旅行社等合作开展旅游推广。充分利用江门旅游智库力量,对鹤山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旅游项目开展建言献策,对鹤山市旅游定位及宣传进行研究策划,全面提升鹤山旅游科学决策和旅游推广营销水平。
4.加强互联网大数据营销
强化品牌引领,着力打造新媒体平台矩阵,加大线上旅游营销力度。积极采用网络直播、网站专题专栏、小程序等线上营销方式,推介鹤山市内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立旅游营销科学评价机制,提升旅游营销成效。以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在线旅行商、移动终端等为抓手,深化新媒体营销。以大数据为手段,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启用优势平台资源及媒体矩阵,建立和完善以网站、微博、微信、APP为主的网络营销平台,形成覆盖中国福彩网文化和旅游部门及文化和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体系,加强网络宣传;通过整合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网络平台,江门、鹤山当地的微信公众号,以及携程网、途牛网、去哪儿网、飞猪网、同程旅游等知名OTA平台,用好鹤山岭南特色文旅资源,提高传播声量,突破政府主导的宣传活动中线上传播的极限阈值,开创地区城市品牌推广的全国经典案例,并凸显鹤山的文化和旅游品牌。
(八)建立健全现代文旅治理体系
1.着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打造全省文旅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对现有审批和许可事项逐一论证,整改变相审批和许可事项。按照《广东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实施方案》要求,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抓好“证照分离”改革的深化工作。对所有涉及市场准入的有关文化和旅游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改革模式进行分类管理。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保留的证明事项实施清单管理,探索实行承诺制。依法开展文化和旅游系统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2.强化文旅市场综合监管
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生产两条底线,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工作联席制度,实现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对文化旅游市场开展行业指导、专项督查、联合执法检查等工作,对有投诉举报等情况的进行重点或专项检查,对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并在面上存在严重风险隐患的进行过筛式检查。规范检查秩序,事先严格报批。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完善红名单、黑名单和警示名单制度,实施“体检式”暗访。坚持对新兴文旅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出台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政策意见。创新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3.坚守广电安全播出底线
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积极应对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带来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扎实做好广播电视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导向安全、网络安全、设施安全和播出安全。加强内容审核管理,优化监测监管流程。加强对宾馆酒店等场所广播电视信号接入情况的检查和监管,严禁非法接收和传输未经许可的广播电视节目,加强对黑广播的监测和发现力度。
4.扎实推进文明旅游工作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旅游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文明旅游工作,在中国福彩网上下形成文明旅游、和谐出行良好环境。着力加强导游、领队等行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境外劳务人员、留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出境前集中教育,切实增强其文明旅游意识。要把公民文明旅游作为舆论引导的经常性工作,坚持集中宣传与常态报道相结合,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深入做好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加大对《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宣传力度,引导市民树立文明出游的意识,甄别不文明行为。发挥行业监管职能,加强文明旅游督查检查,建立文明旅游督导员制度,营造文明旅游氛围。畅通文化和旅游投诉举报热线,为市民和游客监督不文明旅游行为提供便捷有效平台。
5.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依托基层党组织,探索创新完善基层文化和旅游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以“强党建、促治理”作为切入点,在全面加强党建前提下,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文化和旅游治理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头雁”工程,全面夯实村小组党员战斗堡垒、配强行政村基层党组织,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的文化旅游管理者和基层文化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制定《基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队伍培训工作计划》,强化基层公共服务队伍培训,切实提高基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队伍素质能力。注重培训成果转化,不断增强培训针对性和精准性。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系统性、战略性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任期目标,加强对文化发展的宏观研究和指导,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充分利用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中国福彩网全域旅游工作。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文旅发展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工作考核督办机制,研究制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加大投入保障
落实《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办法》(江文广旅体发〔2019〕915号)等产业扶持政策,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对投资金额大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统筹资金予以支持。充分发挥各类投融资平台的战略引导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外资、民资等社会资本投入旅游项目及公共配套建设。创新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模式,不断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
(三)落实人才支撑
建设高层次文旅人才队伍,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打造吸引优秀人才集聚的“绿色通道”,提升文化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实施“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鼓励政府、企业、产业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文旅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发展文旅智库。建立文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对接省“乡村旅游万名人才培训计划”,重点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非遗传承人和乡村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等进行培训,丰富旅游专业人才储备。
(四)强化用地保障
全面推进鹤山用地空间规划,科学规划用地规模。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和《关于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补充意见(试行)》(粤自然资规字〔2019〕10号),对列入市重点旅游项目、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的单位,优先予以用地保障。创新乡村旅游用地方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依规盘活利用空置农房和宅基地,改造建设民宿、创客空间等场所。
附件
《鹤山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行动计划主要工作清单
(2021-2025年)
任务序号 | 任务名称 | 主要工作任务 | 年度主要工作措施和目标 | 责任单位 |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2025年 | |||||||
一 |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 |||||||||
1 | 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 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重点推进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文化祠堂等文化场馆建设。 | 根据《江门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三年工作方案》,继续推动基层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 提升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祠堂整体功能,对部分设施陈旧、服务项目不足的文化场馆进行升级改造。 | 继续及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1.到2023年,中国福彩网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775平方米; 2.中国福彩网共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家。 | 继续及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1.中国福彩网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957平方米; 2.中国福彩网共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15家。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镇(街) | |||
2 |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质增效 | 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作用。 | 以内容为根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 | 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文化场馆线上服务能力,推广“订单式”服务模式,多渠道向群众配送文化资源。 | 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室)藏书年新增不少于人均0.03册。 | 到2025年: 1.每年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活动80场次以上; 2.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室)藏书人均年新增册数多于0.05册。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镇(街) | |||
3 | 扎实推进群众文艺繁荣发展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鹤山武术文化创造性转化。 | 1.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举办一系列文艺活动; 2.积极参加江门市第十四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 | 1.收集各类文艺作品择优选送参加市群众文艺作品评选和市艺术花会; 2.继续提升《故里思良将》等剧目。 | 1.积极备战参加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力争各项作品取得优异成绩。 2.积极推进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工作。 | 充分挖掘侨乡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武术文化资源,至少原创一部文艺精品,力争国家级、省级奖项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文联、市委宣传部、各镇(街) | |||
二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 |||||||||
4 | 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 加强文物资源普查力度,规范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和认定工作,不断加大文物保护的投入和文物管理力度。 | 1.做好第六批鹤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2.重点推进共青团鹤山县特别支部旧址等鹤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 | 开展惠济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旧址等修缮工作。 | 申报新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1.推进一批重点文化保护利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2.逐步实现文物保护单位智慧安防系统全覆盖。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镇(街) | |||
5 |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 加强对鹤山咏春拳、鹤山狮艺和三夹腾龙等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和创新,积极开展咏春拳、狮艺进校园。 | 1.协助《非遗少年行》(鹤山古劳站)拍摄工作; 2.进一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鹤山市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 3.建设鹤山狮艺文化展示馆。 | 1.全面建成鹤山非遗展示馆,完成陈山火龙馆的布展工作; 2.积极推荐鹤山市县级非遗项目申报江门市第九批非遗项目名录。 | 1.争取启动东古酱料博物馆项目建设; 2.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每年办好“咏春拳、狮艺文化进学校”活动; 3.着力推动咏春、狮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 1.配合江门市委市政府做好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的申报工作; 2.争取全面完成东古酱料博物馆的建设并对外开放。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镇(街) | |||
6 | 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 深入挖掘文物历史和非遗要素,持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创新“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保护发展模式。 | 根据《江门市侨乡文化遗产游径总体规划及游径设计》方案,重点推进古劳水乡游径和岭南传统文化遗产游径建设。 | 推动重点文物建筑开放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注重试点建筑的展览提升。 | 推动文化遗产资源创意开发,推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非遗创意产品。 | 加大文化遗产游径的活化利用,将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景观联结,推动旅游产品开发,彰显更大的文化价值。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各镇(街) | |||
三 | 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 |||||||||
7 | 打造文化合作交流平台 | 以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为牵引,整合鹤山文化品牌,打造面向多层次差异化需求的文化交流平台。 | / | 在新冠疫情有效防控下,举办新春龙狮汇、鹤山第四届梁赞咏春文化节等活动,邀请港澳咏春界、狮艺界团体参与活动,加强三地文化合作交流。 | 搭建对外文旅研学平台,组织港澳地区、海外华裔青年到鹤山参与传统文化研学活动的吸引力,提高粤港澳青少年群体文化认同感。 | 到2025年,鹤山文化品牌建设软实力持续增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局、市侨联、各镇(街) | |||
四 |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 |||||||||
8 | 壮大现代文化产业 | 加强文化新型业态培育,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 | 推动鹤山茶叶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 大力发展以咏春、狮艺为核心的演艺产业。 | 到2023年,力争培育1个旅游演艺精品项目。 | 到2025年: 1.持续推进茶文化产发展,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 2.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文化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局、市科工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 |||
五 |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 |||||||||
9 | 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 优化旅游公共设施布局,提升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游客服务中心、咨询中心公共服务功能,持续深入开展旅游厕所革命。 | 结合碧道建设,打造生态型融合古劳水乡风情、渔家文化的休闲游憩廊道,完善城市漫游系统。 | 制定旅游交通标识牌提质升级计划方案,启动有关旅游交通标识牌建设工作。 | 开展旅游交通标识牌建设工作,2023年全面完成。 | 新建改建旅游厕所至少5座以上,并打造旅游厕所示范点。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江门市鹤山公路事务中心、各镇(街) | |||
10 | 发展特色新型旅游业态 | 大力培育“文旅+”新业态,促进文教结合、旅教结合,培育研学旅行项目。 | / | 推荐资源点申报江门市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营)地。 | 推荐资源点申报江门市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营)地。 | 到2025年,共建成2家江门市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营)地。 | 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镇(街) | |||
六 | 促进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 |||||||||
11 | 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 推进鹤山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 鹤山市启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 | 开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自查工作,加大力度对低分部分进行整改,做好准备工作。 | 力争鹤山市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 /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
12 | 强化文旅重大项目引领 | 推动鹤山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 鹤山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开放上古劳圩A区商业、童梦村、停车场、大草坪。 | 鹤山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开放上古劳圩B区商业、赤脚公园、农业公园、湿地公园。 | 鹤山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主题酒店开业。 | 鹤山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全面开业。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镇(街) | |||
13 | 高起点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 鹤山市重点打造康养生态园。 | 重点推动双合镇和宅梧镇等乡村旅游, 力争宅梧香草地创建国家3A级景区。 | 突出“生态+文化+特色乡村”的生态禀赋和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两山一水”(茶山、大雁山、古劳水乡)建设,高标准建设百里生态画廊。 | 以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为引领,优化提升大雁山、茶山、古劳水乡、霄南古村落、马耳山、云乡生态园、香草地、凤鸣谷、凤山溪谷、来苏山水人家等景区,打造田园综合体。 | 继续推进百里画廊、田园综合体的开发建设,打造成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康养生态园。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科工商务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鹤山分局、各镇(街) | |||
14 14 | 培育壮大特色文旅品牌 培育壮大特色文旅品牌 | 积极培育红色旅游品牌。 | 做好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后楼修复工程的相关规划。 | 依托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积极发挥红色优势,进一步推动靖村红色旅游发展。 | 完成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后楼修旧如旧工程。 | 以雅瑶镇宋氏大宗祠、宅梧镇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址和红色名人故居为重点,建设一批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串联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 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镇(街) | |||
持续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深入推动咏春、龙舟、龙狮三大文化品牌以及李铁夫、任溶溶、胡蝶等名人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挖掘鹤山饮食文化特色,打造“食在鹤山”品牌。 | / | 在新冠疫情有效防控下,举办新春龙狮汇、鹤山第四届梁赞咏春文化节、古劳龙舟赛等大型品牌活动。 | 以李铁夫故居、任溶溶故居为名人文化阵地,打造“寻根中国油画”“童话创作”等主题的旅游采风线路。 | 到2025年: 1.每年积极打造粤菜美食点,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粤菜师傅+旅游”乡村特色美食旅游线路。 2.李铁夫、任溶溶、胡蝶等名人文化品牌影响力能进一步提升。 3.咏春、龙舟、龙狮三大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各镇(街) | |||||
15 | 实施乡村振兴工程 | 持续开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行动,继续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镇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精品特色民宿。 | 1.做好霄南鲜卑古村落创建国家3A旅游景区工作; 2.持续跟进鹤山市渔文木舍民宿项目建设进度。 | 1.创建1条江门乡村旅游示范村; 2.做好民宿管理工作。 | 推动创建成为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 到2025年,新增2条江门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江门乡村旅游示范镇,1条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2.做好民宿管理工作。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建设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各镇(街) | |||
16 | 激活文化旅游消费潜力 |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打造夜间经济城市品牌。 | 推动“夜侨都”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项目建设。 | 积极打造具有地标性的夜间经济集聚区。 | 结合碧道建设,积极设计推广 “夜游鹤山”路线。 | 到2025年,共建成1个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1个“夜侨都”示范项目。 | 市科工商务局、市发展夜间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 |||
七 | 加强文旅品牌营销推广力度 | |||||||||
17 | 创新文旅品牌推广 | 针对珠三角、粤港澳等主要客源地市场,加大推广力度;加强传统宣传与新兴媒体联动。 | 制作推广突出鹤山文旅品牌特色的“鹤山有功夫”表情包。 | 逐步打造“一镇一特色”文化和旅游品牌活动。 | 着力打造新媒体平台矩阵,与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合作,加强鹤山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 | 1.充分利用媒体线上、线下资源,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持续宣传鹤山文旅整体良好形象; 2.积极组织文旅企业参加文旅推介会。 |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融媒体中心、各镇(街) | |||
八 | 建立健全现代文旅治理体系 | |||||||||
18 | 强化文旅市场综合监管 | 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完善鹤山市文化和旅游市场黑名单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 | 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完善红名单、黑名单和警示名单制度,实施“体检式”暗访。 | 注重构建信用信息归集渠道,完善文旅企业信用信息目录,扎实推进旅游市场黑名单管理工作,制定文旅行业“信易+”方案,从而改善旅游环境,有效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 | 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制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名录,制定诚信服务公约并在行业内推行服务承诺制,营造良好诚信经营氛围。 | 创新文旅行业市场监管形式,推行“市场监管员”模式,以群众监督为主,实现全行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目标。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各镇(街) |
备注:责任单位中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
附件:
相关稿件: